河南传统法治人物:陈蕃
所属年代:秦汉时期 |
关联地点: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城北郊陈蕃公园内 |
籍贯/祖籍:汝南平舆(今河南省平舆北) |
身份标签:太傅、录尚书事 |
关联典籍:《让封高阳侯疏》、《谏封赏内宠疏》、《荐徐稺等疏》等 |
关联遗存:陈蕃墓 |
生平简介:
陈蕃,字仲举,是东汉汝南郡平舆(今临泉)人。年轻时心怀大志,被郡里举荐为孝廉,又升为郎中。刺史周景聘他为别驾从事。李膺任青州刺史时,不法官吏或被罢免,或自动弃官,唯独陈蕃清廉,政绩显著而留任。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,被贬为修武县令。桓帝继位后,任命陈蕃为尚书。因触怒了皇帝的近臣,被调出京城,任豫章郡太守。后被召为尚书令,调任为大鸿胪(负责朝祭礼仪之事)。陈蕃因上书直言劝谏皇上救大臣李云,被免官重归故里。数年后才被征召做议郎,不久调任光禄勋,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主持人才选拔和推荐之事。不依附权势和富贵,遭到世禄之家诬告,定罪免官,再次回归故里。延熹二年(159年),在宦官的唆使下,桓帝在全国挑选美女,广造宫苑,恣意淫乐。陈蕃劝谏道:“连年歉收,十分之五六的人受饥寒交迫而死,百姓生计艰难。而皇上却选美女数千,吃着美味佳肴穿着绫缎绮罗……难道不使国家贫困吗?”桓帝纳其言,从宫中遣返大批宫女。4年后,桓帝又前呼后拥地去广成校猎,陈蕃又拦驾直谏:“如今国家有三大灾难:田野空旷,百姓流离失所;朝廷空无良臣,政事无人问津;仓库空空如也,百姓饥寒交迫。皇上置军国大业于不顾,却终日打猎行乐,烦劳地方供奉,又驱使百姓修筑道路,耗资无数,并贻误农时,这决不足圣贤明君之举。”延熹八年,陈蕃升为太尉,与李膺等人反对宦官专权,被称为“不畏强御陈中举”。党锢之祸爆发后,李膺等200多所谓“党人”遭冤狱。陈蕃直谏桓帝:“李膺等人死心社稷,以忠心触犯旨意,或被入狱,或被流放。这就堵塞了天下人的口舌,遮住了世人的眼睛,与秦焚书坑儒有何区别?”桓帝大怒,再一次将他免官重回故里。桓帝死,灵帝继位,窦太后临朝听政。下诏说:“陈蕃为太傅、录尚书事。”后又下诏封蕃高阳乡候爵,食邑三百户。陈蕃不接受封赐。他与窦太后的父亲武大将军用心辅政,任用贤良,又为遭冤狱的李膺等“党人”平反昭雪。灵帝的乳母赵娆与宦官曹节、王甫等人勾结,取得了窦太后的信任。陈蕃与窦武除灭宦官,计谋败露。曹节等人假颁圣旨,杀死了窦武。陈蕃年近八十岁高龄,不顾体弱多病,带领属下及太学生冲入宫门高呼:“大将军忠心卫国有何罪?”随后被曹节逮捕杀害。 |
法治思想: 为政清廉、刚直不阿、上疏直谏、公正选举 |
法治轶事: 陈蕃的祖父曾任河东太守。陈蕃最初在郡里任职,被推举为孝廉,授郎中。因母亲去世,辞官居丧。服丧期满,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,因与其意见不一,弃官而去。后来被公府征辟,又被举为方正,都不到。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,于是授职议郎,再升为乐安太守。当时,李膺任青州刺史,治政严猛,有威名。青州属城官吏听到消息的,都自己要求离去,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廉,独自留下。 |
历史评价:陈蕃的一生,始终都处在宫廷争斗时的动荡之中。作为东汉的大臣,他要么与专权的外戚争锋,要么和弄事的宦官相抗。陈蕃作为汉室重臣为朝廷乱而不亡做出了的独特贡献。这其中,陈蕃不避强权、犯颜直谏的做法最让世人感叹。忠君、报国、辅社稷之危,面君直言,不避生死,体现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,更体现出天中先贤的风范。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,依然苦苦地支撑着,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捐躯死国,身首异处,但给后人留下的除了无尽的惋惜外,还有“大丈夫当扫除天下”而事未尽的悲壮。 |
推荐单位:驻马店市司法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