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传统法治人物:伊尹
所属年代:夏商周时期 |
关联地点:伊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 |
籍贯/祖籍:空桑(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) |
身份标签:商朝名师贤相、 开国元勋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 |
关联典籍:“殷人尊神”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点。伊尹就是被称为“格于皇天”的天的代言人。 |
关联遗存:伊尹墓 |
生平简介:
伊尹,大约生活于前16世纪,商汤的辅相,是历史上著名贤相的典范之一。长期以来,作为传说中的人物,他们的事迹在许多地方都有流传。甲骨文的发现已经证明伊尹是真实的历史人物,甲骨卜辞中称其为伊,金文则称为伊小臣。据说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边上,故以伊为姓,名挚,官名阿衡。有关伊尹的出生和死葬之地,国内有多处,实难有确论,但其活动的主要区域应在今河南境内当属无疑。 |
法治思想: 伊尹一生雄才大略,精通治国之道。在建章立制方面,他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第一,在经济上“铸金钱”。铸金钱方便了百姓生活,让百姓互通有无进行商业贸易,以发展国家经济。第二,在政治上“制礼乐”。制礼乐就是制定国家礼仪、国家用乐制度,使整个国家文明有序,有章可循。第三,在法律上“定献令”。定献令就是制定各种法律制度,管理官吏,治理百姓,使统治者廉洁清明,使老百姓安居乐业。他还把商汤时期留下来的“五刑”改为“三刑”,更加人性化。第四,在建都方面“迁九鼎于商都”,树立商朝中央政权的权威。第五,在思想文化上倡导“一德”。倡导“一德”,实际就是提出了当时商朝的核心价值观。伊尹在他的《咸有一德》中对此进行了阐述。伊尹认为,德是一种主观的修养与客观的实践,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尺度,也是一种行为规范。“一德”提倡的是“一心一意”“一心一德”,而不是“三心二意”“二三其德”,这种“一德”的核心价值观能够使统治者树立正确的治国理念。 |
法治轶事: 《史记·殷本纪》皇甫谧注云“尹,正也,谓汤使之正天下”。伊尹治国突出一个正字,凡事讲理,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有所作为。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便是他以正治国的缩影,他认为,治理国家就像烹调小鱼一样,不能有太多私心杂念,不能随意搅动,否则容易让食材溃烂。伊尹在政治上整顿吏治,探索国家层面的组织体系建设,坚持“为上克明,为下克忠”的用人导向,选用洞察民情,对上忠诚的贤才;经济上提倡休养生息,推行仁政,鼓励耕作。作为五朝元老,为相50多年间,将政策一以贯之,不因人而废、因事而止,不过多地干预。在他的治理下,商朝初年经济繁荣,政治清明,国力强盛。 |
历史评价:毛泽东主席对伊尹评价:“伊尹道德、学问、经济、功事俱全,可法。生于专制时代,其心实太公(姜太公)也。识力大,气势雄,故能抉破五六百万年君臣之义,首倡革命。” |
推荐单位:商丘市司法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