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传统法治人物:端木赐(子贡)
所属年代:夏商周时期 |
关联地点: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|
籍贯/祖籍:春秋末年卫国黎(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)人 |
身份标签:任鲁国、卫国的丞相 |
关联典籍:《越绝书》 |
关联遗存:子贡墓 |
生平简介:
端木赐(公元前520年—公元前456年),复姓端木,字子贡。 儒商鼻祖,春秋末年卫国黎(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)人。孔子的得意门生,儒家杰出代表,孔门十哲之一,善于雄辩,且有干济才,办事通达,曾任鲁国、卫国的丞相。还善于经商,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。 |
法治思想: 子贡在治国思想上,子贡重视教化作用。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上,子贡反对诉诸武力,主张用外交谈判解决争端。在国内政务上,子贡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,以身作则,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。 |
法治轶事: 子贡尊师 相传,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,子贡便是其中之一。万仞宫墙典故,出自子贡称赞孔夫子之学问高深。子贡尊师的故事,也很感人。一次,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,抬高子贡。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,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,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,屋内富丽堂皇,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;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,一眼就可望尽。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,说老师光彩照人,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。孔子死后,子贡悲痛万分,在孔子墓旁住下,守墓6年。 |
历史评价:子贡在学问、政绩、理财经商等方面的表现有目共睹,有耳共闻,故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这样写道:“七十子之徒赐(子贡)最为饶益,原宪不厌糟糠,匿于穷巷,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,所至,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。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,子贡先后之也。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?” |
推荐单位:鹤壁司法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