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传统法律文化遗存:戚城遗址

生成海报分享 年代:夏商周时期 地市:濮阳 浏览:
所属年代:夏商周时期
详细位置:华龙区古城路与京开大道交汇处西南角
关联人物:颛顼,孔子,商鞅,宋真宗,赵恒
法治相关:盟约签订作为外交战略,既促进了百姓的安居乐业,休养生息,又促进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团结,更是加强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。
详细介绍

 

戚城遗址位于濮阳市城区,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,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、城墙、阙门、历史陈列室、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、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等景点。

从黄帝统一华夏族开始到启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,中国开始从松散的部落联盟政体向紧密的家族王朝政体过渡,开创这段历史的是华夏族首任盟主黄帝和他之后的4位优秀盟主,即“三皇五帝”中的“五帝”。颛顼作为“五帝”之一更是功勋卓著,他建立统治机构,注重法制建设,大刀阔斧进行宗教、历法改革等,因此颛顼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。

群雄逐鹿,决战不必在疆场。春秋初期,周王朝势力衰弱,诸侯争霸。于是,会盟便成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形式。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,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各种背景、各种性质的会盟。濮阳作为当时卫国的属地,由于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成为诸侯会盟的首选之地,从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,各储侯国在卫会盟十五次,其中七次会盟于会盟台。各诸侯国通过会盟,缔结成一个群体,虽是借助神力约束双方,取得信义,但盟誓自始至终都要以信为先,是一种道德规范,转而成为准法律的誓约。千年之后,在同一片会商之地,还缔结了另一场影响深远的盟约——澶渊之盟,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,带来了长期的和平。

推荐单位:濮阳市司法局